李小兵调酒家族 2025年6月18日 11:50 贵州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卷中,禁酒令如同一条若隐若现的丝线,串联起不同王朝的治理智慧与时代困境。从夏禹对“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的警世预言,到周朝《酒诰》中“饮惟祀,德将无醉”的礼制约束;从汉武帝“榷酒酤”将酒业收归官营以充盈国库,到曹操为应对饥荒军需而短暂却严厉的禁酒尝试;再到元明清时期为应对灾荒或维系社会秩序而反复颁布的禁酒令——中国历史上的禁酒行动多源于粮食安全、财政汲取与社会治理三重考量。其中,汉武帝时期的“榷酒”政策堪称最系统、最持久、最深入国家经济肌理的“严厉”实践,它并非简单禁止,而是以国家垄断彻底掌控酒的生产与流通,将酒这一特殊商品深度嵌入帝国财政机器,其强度远超后世多数临时性、局部性的禁饮令。
然而,当我们审视当下,“新八项规定”的要求,其本质已与古代禁酒令发生深刻的文明跃迁。它并非源于匮乏时代的粮食焦虑,亦非单纯的财政手段,而是中国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新型政治文明的一块关键基石。
1. 规则之维:从“权”本位到“法”本位的文明升级
古代禁令常随帝王意志或时局需要而兴废,人治色彩浓厚。今日的规定则是一种制度性框架,成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纪律准绳,体现的是“制度管权、规则管事”的法治化治理逻辑,是国家运行规则向现代化、规范化转型的缩影。
2. 价值之锚:从“维稳”到“廉洁”的目标升华
传统禁酒首要关注物质层面(粮食、财政)或秩序稳定。新八项规定的核心诉求,则直指政治廉洁与公信力建设。它剑指“酒杯中的腐败”,旨在切断权力寻租的非正当媒介,塑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生态,其价值导向是对“人民至上”理念的践行,是政治文明在伦理维度上的净化。
3. 治理之精:从“堵”到“疏”的智慧进化
古法多以强力“禁绝”为目标,手段相对粗放。新规则则精准聚焦“公务时间”与“公务行为”,尊重私人合法饮酒权利,体现了对公域与私域界限的理性厘清。这种精准化、法治化的治理,正是现代国家精细化运行的表征。
正是在这种文明规则的重构中,中国白酒产业迎来了凤凰涅槃的历史性机遇——“健康酿造”与“大健康战略”的融合,将为白酒注入新的灵魂。
白酒产业要真正融入并闪耀于这一新文明格局,必须实现三重超越:
科技赋能健康酿造:深化对酿造微生物群落、风味与健康因子的科学研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精准调控发酵过程,系统性降低甲醇、醛类等有害物质,定向富集如四甲基吡嗪(改善微循环)等功能成分。贵州省赤水河畔酱香型白酒研究中心承建首家健康酿造技术院士创新团队工作站,正是这一方向的先锋。
文化价值重塑:超越“权力附庸”或“奢靡符号”的陈旧叙事,深度挖掘白酒承载的百药之长、天之美禄、工匠精神、礼仪传承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讲好“天人共酿”“道法自然”的健康生态故事,如上味之家,将其升华为东方生活美学的健康载体。
理性消费引领:积极响应“适量饮酒、健康快乐”的文明倡导,推广科学、健康的饮酒文化。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营销中摒弃过度劝酒、豪饮等不良暗示,倡导“少喝酒、喝好酒”的品质消费观。
白酒产业的健康化转型,其意义远不止于商业成功,更在于它将成为中国新文明形态的一块独特拼图:
生态文明的践行者:严格遵循绿色酿造标准,保护酿酒核心产区的生态环境(如长江上游、赤水河流域),实现产业发展与绿水青山的和谐共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醇香样板”。
文化自信的载体: 作为最具中国标识的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健康白酒以其独特风味与深厚底蕴,将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东方智慧的文化使者,增强国民文化认同感。
健康中国的贡献者: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通过科技创新提供更健康的产品选择,并在理性饮酒文化传播中促进公众健康素养提升,助力“大健康”国家战略。
从大禹的警醒到今日公务行为的清风,中国对“酒”的治理智慧穿越数千年,正经历着从“禁绝管控”到“规则构建”、从物质匮乏应对到精神文明升华的深刻转型。公务时间禁酒的新规,绝非对千年酒文化的否定,而是国家治理规则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白酒产业唯有拥抱“健康酿造”的革命性浪潮,以科技为骨、以文化为魂、以理性为翼,方能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中,洗尽历史的浮尘,焕发出代表东方智慧与健康生活的、更加璀璨而恒久的光芒——这不仅是产业的辉煌之路,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对自身文化基因的一次创造性升华与健康表达。
中国白酒迈入健康酿造产业,必然能够攀登万亿产值新高峰。